標題: 四依四不依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4-9 19:23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四依四不依

四依四不依



言四依四不依者,乃是世尊為後世學人所確立的修學佛法所應遵循的原則標準。若人能依此修學,則能遠離爭論擾亂,順趨大乘正道。云何四依四不依?如《維摩詰經•法供養品》中云:“依於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一、依於義不依語


云何依於義不依語?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令學人破迷開悟了達諸法離言法性,故特假借語言文字方便善巧開顯諸法實相。若諸學人不達真義,著於文字,則難免不 被語言文字所束縛,猶如以指指月,迷者不見月,反執指為月,如此則不能了知佛法的真實義。是故,應依於義,而不依語。如《金剛經》云:“汝等比丘,知我說 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此句經文告訴我們,佛所說的文字教法譬如過河的船筏,諸法實相譬如涅盤彼岸,若不依船筏不能到彼岸,若不舍船筏同樣 不能到彼岸,於此般若大法尚不可執著,何況那不能引導眾生令得解脫的外道之法。又如《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立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此句經文是佛陀慈悲方便,勸諸眾生念佛名號,與佛結緣,種下善根,由此為因將來能招感被佛陀度化的果報,非指念一句佛號便可成佛道。又例如通常所說的“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樣是勸人止惡修善的,決不可以為真的立地便可成佛。


二、依于智不依識


云何依于智,不依識?智謂無分別智,唯出世大乘聖者具有,有此智者能夠如實了達諸法自性共相,能隨順無我律及因果律,能夠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令諸眾生得 究竟解脫,乃至成就無上佛道。識謂虛妄分別,乃是世間凡夫所有,依於虛妄分別的識不能明辨邪正是非,不能通達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不能隨順自然規律,不能破 我法執,令諸眾生得究竟解脫。只能使有情流轉生死,沉淪苦海。因此,學習佛法最重視的就是破迷開悟,而修行的過程就是轉依的過程,成佛即是圓滿轉依,只有 轉舍有漏的八識轉得清淨無漏的四智相應心品,才能成就無上大菩提。故言依智不依識。


三、依於法不依人


云何依於法不依人?羅什大師云:“法謂經教也,當依佛陀所說之經教,不可以人勝故,背法依人也。”謂佛弟子修學和宣說佛法,當以佛經為依據,以三法印、大 乘一實相印、三時判教、四依四不依為依據,若如是者名依法不依人,反之,則是依人不依法。在當今的中國佛教界,依人不依法的現象非常普遍,例如在《解深密 經》中,有佛陀親自認可的三時判教,可是在中國佛教界卻有種種不同的判教,並不依佛所說;又例如佛法中講,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這是佛法的不共法,與其他 的宗教哲學皆不相同,可是,在佛教界卻時常能聽到有人高唱:“儒、釋、道三教同源或儒、釋、道三教是一家。”這樣的謬論。是故,欲弘揚正法,光大聖教,當 依法不依人。欲自利利他,普度眾生,當依法不依人。


四、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云何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首先應該了知何為了義經,何為不了義經。還應了知依了義經有何功德,不依了義經有何過失。這樣才會自覺地依了義經學法修行。根 據經中佛陀親自認可的判教,當知佛陀初時所說的聲聞教法阿含類經及第二時所說的大乘教法般若害經皆不了義經,唯第三時所講的《解深密經》是真了義經。該經 所講的教、理、行、果四方面皆屬究竟了義,無上無容,非諸爭論安足處所。此經共八品,除序品外其餘七品全部被《瑜伽師地論》所引用,單從這一點上就可說明 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對此經的重視程度。例如從教理來講,初時教本著我空法有宣講業感緣起;二時教本著我法二空宣講受用緣起;三時教則是本著非有非空的中道 宣講阿賴耶緣起。又初時、二時教唯說前六識,未建立七、八二識,更未建立三自性和三無性。因此依于初時二時教法,不僅不能說明宇宙人生產生的原因,也不能 揭示其究竟實相,甚至連三世因果也說不明白。了義教中所說的教理是究竟圓滿的,同樣,其中所說的修行方法及佛果境界也是究竟圓滿的。而不了義教中所說的內 容,只是了義經中的一部分,是故佛陀告誡學人應依了義經不應依不了義經。


問:何為了義經,何為不了義經?了義對不了義而言,若是公開顯了宣說究竟真實之義者,謂之了義教。未了未盡之說,謂之不了義。了義乃是真實之說,不了義乃 是方便之說。又具足三義者屬了義,否則為不了義。三義者:一者儘量,謂盡所有性一切性;二者如理,謂如所有性真實性;此二是就所說法而言。三者顯了,謂公 開顯了而不隱言密語,此是就佛說法的方法而言。


問:依了義經有何功德?《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中云:“勝義生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來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 靜,自性涅盤,所說甚深了義言教,聞已信解,書寫、護持、供養、流布、讀誦、溫習,如理思維,以其修相,發起加行,生幾所福?’說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勝 義生菩薩曰:‘勝義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無量無數,難可喻知,吾今為汝略說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 算數計喻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跡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廣說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如是于諸不了義經,聞已信解,廣說乃至以其修相,發 起加行,所獲功德,比此所說了義經教,聞已信解,所集功德,廣說乃至以其修相,發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廣說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問:云何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謂佛陀說法有方便說(權教),有真實說(實教);有究竟圓滿公開顯了的了義教,也有隱言密語對機宣說的未了義教。舉例來 說,佛陀初時,唯為發趣聲聞乘有情說阿含教;佛于二時,唯為已舍小向大的初發大心的不定種性的有情說般若教;佛于三時,普為發趣一切乘的有情說方廣教。其 中初時教、二時教,皆是對機而說的密義言教。三時教乃是究竟圓滿的了義教。因為我空法有和我法二空皆是非有非空中道當中的一分;而于第三時所說的阿賴耶緣 起中不僅包括業感緣起,還包括受用緣起,更有自性緣起,可以說宣說緣起法至此已究竟圓滿,無上無容。又初時二時唯說前六識未曾建立七、八二識,由未建立八 識,雖說緣起但不能建立種現熏生的深妙正理——究竟圓滿的阿賴耶緣起。由未宣說三自性故,雖依緣起說如幻有,但未能具體說明遍計所執性唯是凡愚妄執而有, 依他起性如幻假有,圓成實性真空妙有。由未宣說三無性故,雖依性空說諸法空,但未能具體說明遍計所執性是體相俱無的空,依他起性是有幻相而無實體的空,圓 成實性是勝義無自性的空。故初時二時皆方便說,皆不了義教,其中所說的內容只是了義教當中的一部分,是故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又例如《涅盤經》 中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而《解深密經》中卻說:“法是一乘,種性有別。”《楞伽經》中也說:“法是一乘,種性有五。”又例 如:有的經中說“初發菩提心,即成無上覺。”而了義經中說“從最初發心,直至成佛,需要歷經三大阿僧祗劫。”諸如是等,佛于諸經中所說的觀點各不相同或自 相違當如何處置?當知諸經中所說雖有如是種種差別,並非如來自語相違,而是佛陀大智大悲為度化眾生,方便善巧,對機施教,眾生根機不同,故佛說法有異,正 所謂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佛有八萬四千種對治法門。佛陀說法既有方便說,那方便說就必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因為眾生的根機有種種差別,這是不爭的事 實。是故,於佛所說,應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也就是應依了義經的觀點去受學一切不了義經,但不可以實廢權或以權代實。


總之,四依四不依是所有的佛弟子都應遵循的原則標準,若不依此標準,人們便會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生門戶之見、宗派之爭,這必然會影響佛教內部的團結,也必將成為佛教興旺的一大障礙。願同志者,都來依此原則標準學法弘法、自覺覺他。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