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為無上菩提本
道海長老 (新營妙法禪寺戒會開示)
(資料來源:阿彌陀佛!這是清涼山!)
授戒
授戒,就是授受戒法。上面那個「授」是教授的授,也就是十師或者三師把佛陀在世所制成的戒法,授予受戒的弟子;受戒的弟子就將佛陀所制成的戒法接受下來,領納佛陀所制的戒法,這就叫做「受」戒。具足來講叫做「授受」。三壇大戒之中,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尼戒、比丘尼戒、比丘戒,形式都是如此。
戒的三種名稱: 毗尼、尸羅、波羅提木叉
戒的第一種名稱叫毗尼,第二是尸羅,第三是波羅提木叉。
毗尼翻到我們中國話叫做律,戒律的律。律是什麼意思呢?律是法,也就是法律。佛教之中所規定的法律,出家人的身口意三業,應該以戒法為規律,佛在世的時候教導我們怎麼作,我們就怎麼作,這就是「以戒為師」。
受了戒的弟子們,明白教法之後,生起實際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這個就叫做尸羅。尸羅翻到我們中國就叫做戒,戒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地之中所行的行門。在我們沒有成就聖果之前,因地之中的實際行動,就是持戒。譬如受了五戒,就要守五戒的戒法;受了沙彌十戒,就要持沙彌十戒的戒法;受了具足戒,就要持具足戒的戒法;受了菩薩戒,就要持菩薩戒的戒法。研究清楚每一條戒法之中開、遮、持、犯的不同,然後把它運用在身、口、意三業的行為來改變我們,應當禁止的就要禁止,應當遵行的就要遵行,這個就叫做止、作二持。這就是在因地之中的修行,叫做尸羅。
戒的因行,要明白教理才可以,不明白教理根本行不通。自己根本不懂,怎麼去行呢?譬如小孩子不會走路,要慢慢學習才會走,出了家或受了戒以後,也是一樣,教理一定要研究,學習通達,再把它運用於日常行為之中。
波羅提木叉,中國翻成解脫,一面叫做保解脫,一面叫做別解脫。
只要你在因行之中,如法地受持止作二持的戒法,佛就絕對保證你一定可以達到解脫,這個叫做保解脫。假使因地之中沒有去實行,就達不到實際的解脫果報。什麼叫做別解脫呢?也就是說我們身業持得清淨,身業就得解脫;口業持得清淨,口業就得解脫;意業持得清淨,意業就得解脫。你持一條戒,就得一條的解脫;持十條戒,就得十條戒的解脫;不持,就不得解脫。
戒的四種意義:戒法、戒體、戒行、戒相。
無論五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都有這四種意義。
何謂戒法?就是佛在的時候所制成的戒,也就是五戒法、十戒法、比丘戒法、比丘尼戒法、菩薩戒法等,都是佛在世的時候所制成的,現在我們只不過通過受戒這個儀式,把戒法領受在心中。法是一種法則,也是規矩,所以戒法就是一種戒律的規矩法則,受戒的人一定要遵照這個規矩法則去行。
何謂戒體?就是我們經過受戒的儀式,把佛陀所制的戒法領納在心胸之中,變成我們的戒體,依照戒法不去作,不去犯戒,這就是戒體。沒有受戒之前,若作殺、盜、婬不算犯。什麼理由呢?沒有戒體。領納之後,我們達到了戒體,若作殺、盜、婬,那就算是犯戒。經過受戒之後才有戒體可得。達到戒體之後要怎麼辦呢?要生起戒行。
何謂戒行?就拿五戒、十戒來講。受了五戒、沙彌十戒、沙彌尼十戒,就要清楚十條戒的戒法,每一條每一條都要了解 開、遮、持、犯。怎麼樣叫做持戒?怎麼樣叫做犯戒?怎麼樣叫做開緣?怎麼樣叫做遮止?這裡微細的行門很多,如果不學習律典,根本不能夠完全了解。受完戒,如法地學習清楚、明白、通達之後,就可以運用於行、住、坐、臥之間,不然的話,每天犯戒,還認為自己在持戒。
世間法不懂,算你無罪。佛法不是的,如果受完戒不學,不但犯了根本罪,還加一個「不學無知」。「不學」犯一個戒,「無知」又犯一個戒,叫做不學無知罪。因此勸大家受完戒之後好好學。佛制比丘、比丘尼受完戒之後,比丘要五夏、比丘尼要在六夏之中研究戒律,把戒律研究通達了,自己身、口、意三業完全能止惡作善,不毀犯戒律,才能把戒的基礎穩定下來。
每個人都想成佛,你想成佛,沒有成佛的根本,沒有成佛的基礎,怎麼樣成?有了持戒的基礎,才能生起禪定,開發智慧,斷除煩惱,了脫生死,上成佛道。
一般世間的人,修學世間禪定連續上升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仍是三界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而不是出世上成佛道的根本。故經典講:寧可「受戒犯戒」墮地獄,也不「不受戒不犯戒」升天堂。什麼理由呢?升天堂還是三界六道輪迴的生死,並不能超出三界,也不能上成佛道,他沒有成佛的根本,沒有成佛的基礎。
不要認為受了戒,恐怕犯戒墮地獄,不如不受戒,不如不出家。錯了,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不受,生生世世都在三界六道輪迴之中,何時才有機會超出三界?
何謂戒相?以法為相。佛陀所制的戒法,每一條都有它的相狀,要去研究才能明白。把戒律、教法、教理學習得精通明瞭,開遮持犯一一都完全了解,把它運用於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把持戒的功德、美德表現出來,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持戒的人,這個叫做相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