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途徑
佛門四眾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別。出家者,是出離家庭的生活,專修沙門淨行。在家者,是有父母妻子眷屬、及世事營謀勞役,而能兼修佛道者。
家,實在是煩惱的因緣。有了家,就有親屬以累其想,就有名利以動其意,就有世事以分其心,就有禍患以擾其志。《法苑珠林》中說:「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船;在家起過極易,如海中汎舟;又出家修道易為,如海中汎舟;在家修福甚難,如陸地行船。船雖是同,由處有異,故遲疾不同,修犯難易。是知生死易染,善法難成;早求自度,勵慕出俗。」所以要修道,出家是最好選擇。
然而,捨親割愛,專修梵行,實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唐太宗曾說:「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王公將相所易為。」由此可知出家是一件大事,不能輕易的貿然從事。在今日社會上,各人都有本身的工作和職責,果然能擺脫一切,超凡脫俗,固然是大丈夫,但如因環境不許可,不離開本身的崗位而兼修佛道者,也未嘗不是宿世福德因緣成熟的結果。故法苑珠林中說:「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榮親,亦有君子,高慕釋教,尊奉修行,貞仁退讓,廉謹信順,皆是宿種,稟性自然,與道何殊。」就是指在家修道而說的。
在家修道,先要經過入道的手續,才能稱為佛門弟子。所謂入道者,就是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三皈五戒,是釋迦世尊親口所訂定的。演道俗業經云:「給孤獨氏問言,初學道,始以何志?佛言先習五戒,自歸於三。何謂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殺。二曰清廉節用,不盜。三曰貞良鮮潔,不染。四曰篤信性和,不欺。五曰要達志明,不亂。何謂三自歸?一曰歸佛,無上正真。二曰歸法,以自御心。三曰歸眾,聚眾之中,所受廣大,猶如大海,靡所不包。」
如上所說,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信仰修學的佛教,是為佛的教法,立此教法的就是佛。在娑婆世界中,立此教法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佛所說的教,稱為法,即是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法的範圍。傳持佛的教法者,稱為僧。僧為「和合眾」之意,眾比丘同居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者,謂之僧。此佛、法、僧合稱三寶。
皈依者,皈是皈投,依是依伏,如子之皈父,如民之依王。把身形壽命,交付給佛,交付給法,交付給僧。這就是皈依三寶。
在家修道的人,為什麼要皈依三寶呢?佛在《涅槃經》中說:「皈依於佛者,是真優婆塞,終不更皈依其餘諸天神;皈依於法者,則離於殺害,終不更皈依外道諸典籍;皈依於僧者,不求諸外道。」
其實佛、法、僧三者,也就是佛教的全部內容,這三者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修行佛道的基礎。至於五戒,本文中屢有提及,不再贅述。
三皈五戒,都有一定的儀式,在皈依師或授戒師(即受過具足戒之比丘)的指導下,在佛前頂禮宣誓。受過三皈、五戒後,才成為正式的佛門弟子,即優婆塞或優婆夷。
(佛陀教育基金會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