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搜索
|
佛教萬年曆
|
简体
|
電子大藏經
彌陀山莊
»
講經說法
» 大般若經要解之寂滅相義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投票
交易
懸賞
活動
打印
|
推薦
|
訂閱
|
收藏
標題: 大般若經要解之寂滅相義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9-5-6 19:42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大般若經要解之寂滅相義
寂滅相義
文:白雲老禪師 / 出處:紅塵甘露 /期數:217期2007年 8月刊
這個單元要介紹的是「寂滅相」。
寂滅的「寂」,通常解釋為沈,就是在起變化的時刻,怎麼使變化的現象慢慢沈寂,不再生起變化。一般世俗人常有所謂的「我好寂寞」的現象,這是當一個人獨處時,他(她)在生活上與情緒上比較沒有變化了,因為自我的情緒會產生變化,通常關係到人與事的往來,不起變化就是一種「沈寂」的狀態。
其實,談「寂滅」,必須要從「生相」來說明。為什麼?因為,凡所有的道理方法都有生、有滅,譬如意念,就是一個意念生起而後消失,消失了就是「滅」。所以,談「滅」須從「生」著手;而且不管任何事情的發生或消失,一定與人和事有關係的,所以一定要問題發生了,才能說有問題,問題未生是無跡可尋的,因此,談「寂滅」並不是要你執著「生」,而是要你對「生」做一個認識,進而化解「生」,「生」若能消失,就能顯現「滅」,只不過這個「滅」還不表示就是「寂滅」。
那該如何把握「寂滅」的真諦呢?方才說到:問題的發生是「生」,消失是「滅」,生滅是一種變化,所以只要還有問題的「生」、「滅」就不是「寂滅」。
「寂滅」一定是問題不再發生了,也就是於「生」不起,自然「滅」也就不需要了,那才是「寂滅」的真義,否則依然在「生滅」中打轉。
比方,你意念生起「天涼需多加衣服、蓋棉被」,這問題的發生源於天氣的寒冷,可見為要化解「冷」,就必須穿厚一點的衣服,蓋暖一點的棉被,但是否「冷」就消失了?非也!「冷」事實上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對你而言,你已化解了問題,已不受「冷」的影響了,但這並不表示「冷」已不存在。
唯一般人面對問題,常用否定的方式,比方說:「天冷就忍耐點吧!只要夏天一到,就不冷了!」其實,那時候生起的不是冷而是熱,所以,還是一個「生相」,何況佛法一貫不以否定的方式或用「斷滅相」去看問題。基於天冷天熱,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自然現象;當夏天熱時,忍耐著等待冬天來到,冬天又忍著冷,等待夏天的來臨,這就是世間法,我們人不就這麼過日子嗎?但佛法不以這種方式看生滅,而是說:不要否定冬天的「冷」,但也不只仰賴等待夏天的熱,因為忍耐、等待都不能化解眼前的問題,那麼天冷了怎麼辦?大可衣服穿厚一點,棉被蓋暖和一點,或使用暖氣,但不表示「冷」就沒有了,而是在承受「冷」的過程中,運用方法禦寒,可以不再受冷的威脅,於你而言問題自然就化解了,因此穿厚的衣服或開暖氣,甚至躲在屋子裏,都是讓「冷」消失的方法。
其實,就算使用暖氣,這地方有暖氣,換個沒暖氣的地方還是冷!同樣的,夏天消暑最好的方法是吹冷氣、吹電風扇,熱的問題好像一時得以化解,但「熱」就不存在了嗎?其實,不只是你的房子熱,整個地球都暖化了,只不過對你而言「熱」的問題暫時得到解決,但對於其他人來說,熱的問題還是存在著;這就是世間法,以為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別人的問題也不存在了;往往自己吃飽了,而忘了世界上還有許多饑餓的人,換句話說,吃飽了,「餓」的問題解決了,但實際上關係到「餓」的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可見,談「寂滅」,要連「生」也不起,「滅」也成多餘了才算!
如何才是連「生」也不起呢?以社會、國家來說,我們希望經濟得到發展,全民富裕,令「貧窮」消失,這是一個整體性的理想,但能做到嗎?其實是做不到的!看看美國,人民所得那麼高,還是有許多流浪漢沒飯吃、沒地方住,可見這是以「寂滅」去看問題,是暫時性的!最多只是一個問題的發生與消失。如同「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並不究竟!猶如不生病,就不需要吃藥,那要怎樣連病都不生了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能夠維持永遠的健康,於病而言就是寂滅了!但能不能夠做到真正維持永遠的健康呢?很難說!因為,一個人就算小心翼翼的維持健康,但走在馬路上,也會出現被車撞的可能,常言道:「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如果遇到飛機忽然墜落失事,臨難的村莊就完了,因此一切無法把握!所以,談「生滅之相」只在生滅上打轉是不究竟的,必須要下工夫,甚至在生滅上下工夫也不一定究竟,為什麼?因為所謂究竟是說:連「生」也不起,「滅」也多餘,那才叫「寂滅」。
那麼「寂滅」到底是一個什麼境界呢?若說是「涅槃境界」也可以!以一個尚未進入涅槃,但已有涅槃修養的人來說,於生滅他可以到達寂滅了,但因為人還活著,所以於涅槃而言,是個「有餘涅槃」,為什麼?因為只要人還活著,難免會有生滅存在,只是「生起」時,他能讓「生」消失,不同於世俗人。但是即使能做到於問題生起時,能使問題化解,由於還活著,還有待化解問題的發生,因此雖然具備了寂滅的境界,但這是有餘的!那麼,有「什麼」餘呢?就是還活著,還有剩餘的.....還會發生一些問題;直到什麼境界才算完完整整呢?這個問題等待以後談「無餘涅槃」時再談它,現在我們談寂滅還是依有餘來談。懂得寂滅要從「生滅」去著手的道理,再舉例看它的道或法在哪裡?
無明煩惱看起來是一個名詞,事實上是兩個道理,為什麼?因為無明是「不明了」,煩惱是「不自在」,它們是一體的。會煩惱是因為不明了,如果能「明了」,煩惱自能化解。其中,無明、煩惱有生有滅;明了及不煩惱了,也有生有滅,它的「生滅」之道在哪?很簡單!煩惱生的時候,菩提不存在了,菩提顯現了,煩惱就會消失,中間是不是有生有滅?由此可知,談寂滅須從「轉煩惱為菩提」下手,如果執著於菩提,就是執著於「道」,執著於「法」,就是「法我」;如果執著煩惱,就是人我,兩者執著的境界不同。所以,執著於法,一定是執著於菩提,認為菩提是好的。就像煩惱時,一旦能覺悟到什麼就不煩惱了,就像現在很多人自以為開悟了!其實這就是執著於法,執著於菩提。須知開悟了,問題並沒有究竟解決,只能說你化解了單一的問題,原來不明瞭的,現在搞清楚了,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不能夠把握這個道理,就成了:「奇怪!覺悟了,怎麼還有另外的煩惱?」
所以,談覺悟還要究竟圓滿才行,也就是所有的迷惑、無明、煩惱都不會發生了,連菩提也不需要了,所有煩惱與菩提的生滅之相都不存在了,那才是寂滅之相;只要還有煩惱、還要去化解,都還是生滅之相;或者化解了問題,顯現了菩提,結果又執著於菩提,那還是「生滅」之相,一定要菩提也不需要了,如同成佛了,佛陀所說的道理和方法對你而言都是多餘,那才是寂滅。所以,在還沒有成佛、成菩薩之前,還是需要這些道理方法幫助你化解問題,可見談寂滅是以「生滅」來說法,到最後連「生」也不起,「滅」也多餘,才是寂滅的真諦。
這個道理以煩惱與菩提來看最容易把握,一是人我──「煩惱的執著」,一是法我──「菩提的執著」,都還在生滅中打轉,一再經歷問題的發生與化解,而一個修行辦道的人,一輩子不就是面對這些嗎?只是很多人會斷章取義,認為煩惱化解了,擁有了菩提,結果就執著於菩提,其實菩提是什麼?只是把原來的煩惱、不自在化解掉,一旦自在了,那就是菩提,如此而已!好比談解脫,假使有一條繩子把你綁住,形成煩惱,一旦解開了繩子不就自在了?所以,煩惱與菩提只是「不自在」與「自在」的差別而已,是一個相上的問題:不自在是因為有繩子把你綁住了,這是「生」;如果把繩子解開,問題化解了,那就是「滅」,我們不是一直在這種「生、滅」的現象中過活嗎?所以談解脫,真正的究竟解脫義是:連所有綁你的東西都不存在了,你完完全全是個自由自在的人。
但也有人說,世俗人不是也可以自由自在嗎?那不一定!比方:如果沒有錢,就沒有飯吃、買不到衣服、也沒有房子住,怎麼能究竟解脫?「究竟解脫」是連這些需求統統都不需要了,完全不受生死的束縛了那才是!如果還在六道輪迴,最多只是從一個束縛得到一個解脫,等於煩惱來時,能夠化解煩惱而已,所以千萬不要把一個生滅就當作「寂滅」,認為一個「生」從發起到消失就是達到寂滅,如果以聲聞四果來說,要由阿那含完成進入到阿羅漢,這才是寂滅相(有餘的);菩薩則從七地完成,進入到八地才是寂滅相,這是以果位來看,但談究竟就不一樣了,那是下面的課題;這裡還是擺在一個修行辦道的歷程中,所顯現的境界來看,因此「寂滅」須以生滅之相而言法,要做到「生」也不起,「滅」也多餘了,那才到達「寂滅」的境界。
這是談寂滅在理論上、方法上的認識。以一個修行人來說,道理方法若懂了,但如果無法把握其中的一個關鍵性,那還是在生滅中打轉,不可能到達寂滅!為什麼?因為不要忘了還有自己的那個“我”,如果以為「我」好像不存在了,已生滅盡了,到達寂滅了,其實那個我還是存在的!你能否定“我”嗎?因此「煩惱不起了,當然菩提也不需要了!」你的那個我,是不是真正再也沒有煩惱了?其中的關鍵是要把握“我”,如果把「我」忘了,等於告訴別人道理、方法,自己還是在生滅中過日子,並沒有進入「寂滅」的境界。這就是很多人修行辦道已久,能說卻不一定能做得到,即使做得到,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呢?所以一定要能呈現「寂滅」的修養,那才是真正做到了。
如果有了問題能化解,那只是說你有這種修養,並不表示你能夠完成「寂滅」之境;比如“我煩惱”,那是有一個「我」,如果是別人在煩惱,跟你沒有關係,你當然做得了主,換成自己煩惱時,是不是真正還做得了主?即使這一次做得了主,下一次煩惱來了呢?何況煩惱是不斷的,除非業已完全清淨了,所以若認為「現在沒有煩惱了,就是成道了,可以進入寂滅」,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成就了阿羅漢仍有微細惑(微細的煩惱),所以認為自己都沒煩惱了,那是不實在的!因為不是說一說就能達到「寂滅」的,如果認為「煩惱來了,我是個學佛的人,本來就瞭解不應該煩惱」,但實際上能做得到嗎?就算第一次做得到,如果問題連續發生,你還做得到嗎?好比「忍耐」,一忍再忍,又能忍到什麼時候?所以「寂滅」是以「生相」來看,而且,最後的境界是「有餘涅槃」,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嗡嘛呢 唄咩吽
投票
交易
懸賞
活動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頁
編輯個人資料
積分交易
公眾用戶組
好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