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什麼是皈依三寶---聖嚴法師
echoooo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UID 21
精華 10
積分 19574
帖子 1539
積分 16360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8-12-16
 
發表於 2009-6-22 21:17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什麼是皈依三寶---聖嚴法師

什麼是皈依三寶 


聖嚴法師

 

 


  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歸是回轉,或是歸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歸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皈依,所以皈依兩字,也不是佛教之所專用。


  小孩子歸投向他母親的懷抱,依靠母親、信賴母親,所以能有安全之感,這一安全感的產生,便是出於皈依的力量。因此,凡是由于歸投信賴而能產生安全感的行為,均可稱之為皈依。


  准此而言,兒女信賴父母,學生信賴老師,企業家信賴預算,下屬信賴長官,宿命論者信賴命運,乃至獨夫信賴武力,政客信賴謀略,貪夫信賴財產等等,皆有著或多或少的皈依的成分。換句話說:凡是由信仰而能產生力量的事理,均可列入皈依之群。是以信仰佛教,固可稱為皈依,信仰其他的宗教,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祀,都可稱為皈依了。


  不過,講到皈依的真義,凡是不究竟不著實不可靠的信賴與信仰,均不得稱為真皈依。比如有了大水災,人可攀上樹巔,爬上屋頂,走上小丘,但是水勢大了,風浪急了,水位漲了,樹會倒,屋會塌,小丘會淹沒。所以,在這樣的情況與環境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應該登上高山呢?相信除非他是白疑,否則絕不會放棄此一求生的機會。因為高山所能產生的安全效果,遠非樹木、屋頂與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麼,凡是能夠認清世事無常的人,能夠明白一切世相皆由對待相因而成的人,他就能夠瞭解:父母、老師、預算、長官、命運,乃至武力、謀略、財產等等,雖可產生暫時的安全效果,但終不能絕對可靠與永久可靠。父母會死,老師的知識會落伍,預算會超額,長官會調動,命運靠不住,至於武力、謀略與財產,更是如幻如煙了。今日的南面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階下之囚;今日的百萬富翁,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至於信仰其他的宗教,可以生天,但卻未必由於信仰而決定生天。比如基督教,信者可能得救,但也未必得救,上帝不寵愛的,任你信得如何懇切,也不會成為天國的選民。再說,在佛教的層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最高級的宗教,他們的最高理想,總不會超出生天的範圍。天在佛教之中,即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在生死輪迴之中。天上的壽命雖較人間為長,但亦有其限度,天福享盡,死後還墮,故其終非可靠的皈依之處。唯有皈依佛教,才能使人漸漸地走上離苦得樂的究竟解脫之道。佛教的總體,便是佛法僧三寶。


  實際上,皈依的傾向,固應先由皈依身外的三寶開始,歸投三寶,依賴三寶的啟發與指引,走向大涅盤城的大解脫道。但當走進了涅盤(解脫)之城,自身的當下,也就是理體的三寶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業障的迷惑,所以不見佛性,我們皈依三寶的目的,正是在於尋求佛性的顯現。我們本來與佛一樣,本來就與三寶同在,只緣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為眾生!我們若能即日開始,回歸投向三寶的懷抱,實即浪子回頭,步返原來的老家而已。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皈依。只可供人暫時歇腳的處所,絕對不足我人去死心塌地的皈依,否則便像騎著泥牛過河,剛下水時,或可有些安全的錯覺,一經下水,泥牛自身難保,豈能供人作為渡河的工具呢?


  什麼叫做三寶?佛法僧,何得稱之為寶?這是很要緊的。一個人要想信佛,必須先來皈依三寶,但在皈依之前,又必須先要瞭解三寶的大意,否則,莫名其妙地皈依,便不得稱為真正的皈依。正像我們投考大學而在大學之中求學,如果不知那所大學的名稱是什麼,那便成為笑話。但是,我們不用諱言,今日的三寶弟子之中,接受皈依之時,未必已經明白了三寶的大意,皈依師們也未必開示過三寶的大意。說起來,這是可恥的!


  三寶就是佛法僧,因為在佛法僧中,能夠產生無量的功德,發揮無盡的妙用,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極無限,無邊無際。世間以金銀珠寶的價值高、功用大,所以稱之為寶;佛法與僧的功德妙用,乃是通於世出世間的,所以更可稱之為寶了。由於三寶的化導,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間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間離苦得樂。所以三寶是寶並且是超出於眾寶之上的眾寶之寶。


  三寶的種類,古來有很多種的分別法,從大體上說,不外由於事相和理體的不同。現且分為兩大類:
  一、從事相上說,有住持三寶與化相三寶。
  二、從理體上說,有一體三寶與理體三寶。


  未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先,首應知道三寶的涵義: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法是法則,有軌範使人理解與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眾,於事於理和合相處。


  所謂住持三寶:(1)凡用玉琢、石刻、金鑄、銅燒、泥塑、木雕、油漆、墨畫、絹繡、紙繪的佛像,便是佛寶;(2)凡是三藏經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便是法寶;(3)凡是剃頭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寶。因為佛陀入滅之後的佛教,端靠這一類的三寶,為之延續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傳佈佛教的教義,所以稱為住持三寶。


  所謂化相三寶:(1)釋迦牟尼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滅的階段中,釋迦便是佛寶;(2)佛陀當時向弟子們所說的種種教示,如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寶;(3)當時隨佛出家的凡聖弟子,便是僧寶。這是唯有佛陀住世應化之際才有的相狀,所以稱為化相三寶。


  所謂一體三寶:即是佛法僧三寶之中,各各皆具三寶的功德:(1)佛有覺照之能,所以是佛寶;佛能說法,於法自在,故有軌持之能,所以是法寶;佛無違諍之過,所以是僧寶。(2)法的本體,具有能生諸佛之性,所以是佛寶;法的本身,就有軌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寶;法法平等,互不相妨,所以是僧寶。(3)僧有觀照之智者,為佛寶;僧有軌持之用者,是法寶;僧為和合之體者,是僧寶。


  所謂理體三寶:是說一切眾生,各各本具之三寶,這有兩類:(1)從修證上說,凡夫皆以「惑、業、苦」而流轉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為般若,業即成為解脫,苦即成為法身;般若為佛寶,解脫為法寶,法身為僧寶;(2)從理體(真如)上說,能觀之理為佛寶,所觀之事為法寶,事理一如為僧寶。


  其實,三寶雖分四類,只有兩種性質:不出事理的兩面。事相的三寶,是現實的,所以也是比較易懂的。理體的三寶,是抽像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已經開悟,已經證得了自性真如,否則總是感到陌生的,但此卻是我人的究竟皈依處。為使讀者更易瞭解起見,抄錄一段印順法師對此的解釋如下,以供參考:


  「論究到真實的皈依處,是三寶的真實功德,這在古來,又有好多分別,現在略說二類。(1)佛的無漏功德是佛寶:依聲聞來說,是五分法身(聖嚴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佛的五分法身);依大乘說,是無上(四智)菩提所攝的一切無漏功德。正法或涅盤是法寶。有學無學的無漏功德是僧寶:依聲聞乘說,即是四雙八輩(聖嚴案:小乘的四向四果,合稱為四雙八輩)的無漏功德;依大乘說,是菩薩,攝得聲聞、辟支佛的無漏功德。(2)大乘教所說:究竟圓滿所顯的最清淨法界(攝得體相業用),是佛寶;少分顯現清淨法界的,是僧寶;編十法界而不增不減,無二無別的法界(或名真如、實相等),是法寶。平常所說的一體三寶、理體三寶、常住三寶,都不過此一意義的不同解說。」(《成佛之道》二九頁)


  我們看了這段文字,如果沒有一點佛學的基礎,還是不懂的;不過我們終究還是凡夫,能夠理解理體三寶的,當然很好,如果不能理解,那麼只信事相的三寶,信到某一階段之後,理體三寶也就自然顯現了。正像我們尚未到過太空旅行之前,對於太空的景象,任便太空人如何作詳細的報告,我們所知,總是隔閡,乃至失真的,唯有親至太空旅行一番,才能明明白白。所以,我們凡夫能信仰住持三寶,已經夠了。但是,我們應該明白:沒有住持三寶,無以顯現理體三寶;沒有理體三寶,住持三寶也無以安立。住持三寶是理體三寶的大用;理體三寶是住持三寶的全體。信仰佛教,應從信仰住持三寶開始,信仰住持三寶的目的,乃在追求理體三寶的顯現(發明)。今有在家的佛弟子,自已未證理體三寶,便以只信理體三寶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寶的,那是本末倒置,求升反墮的行為了!


  我們凡夫所能見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寶,事相中的化相三寶,只在佛陀住世時才有,佛滅之後,僅有住持三寶。然在三寶之中,雖以佛為最尊最貴,法為最高最勝,卻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佛陀入滅之後,佛教的道埸,要由僧寶來住持;佛教的經典,要由僧寶來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寶來傳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寶來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時,佛教以佛為軸心;佛陀入滅後,佛教則以僧寶為重心。所以今世而言,信仰佛教,應以僧寶為依歸;恭敬三寶,也應以僧寶為著眼。僧人之中,固有龍蛇混雜,我人皈依,不妨擇善而從,但於恭敬供養之心,則應一律平等。佛經中說,雖是破戒比丘,仍足為人天之師,所以不得分別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評。


  至於皈依三寶,前面說過,乃是信佛學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進佛門之後,並不能拋棄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漸升高,逐漸擴大。級級升高,層層擴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業建築的磐石,所以,皈依三寶的種類,共有五等:
  (1)翻邪三歸──最初進入佛門。
  (2)五戒三歸──信佛之後加受五戒。
  (3)八戒三歸──六齋日受持八關戒齋。
  (4)十戒三歸──沙彌(尼)受十戒。
  (5)具足戒三歸──比丘(尼)受大戒。


  因為,凡是受戒,必有三歸。最初入佛,固須三歸;加受五戒、八戒、十戒,因為,凡是受戒,必有三歸。最初入佛,固須三歸;加受五戒、八戒、皆以三歸為得戒而納受戒體,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沒有不行三皈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薩戒者,在懺悔與發願之前,也必先受三歸。因此,雖說三歸不是戒,卻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實三歸之中含有戒義)。


  三皈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課誦,皆有三歸,一切佛事的終結,也都應以三歸為宗本。故在小乘佛教的地區,他們把三歸看得特別重要,以唱三歸作為行持,也以唱三歸為人祝願。 


來源:香港寶蓮禪寺
 
 
 






Echoooo 合十
嗡  折隸主隸  準提莎訶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